科学前沿:关于ddcfDNA,ATC会议都讨论了什么?(三)

——

上两期小编为大家介绍了ATC会议上关于供体来源游离DNA(ddcfDNA)在移植液体活检的新进展,本期小编继续为大家详细介绍。


Jordan S, Sood P, Bromberg J, Brennan D. The Use of dd-cfDNA as a Predictive Tool for Future Proteinuria [abstract]. Am J Transplant. 2020; 20 (suppl 3).

移植术后需定期监测蛋白尿,一旦出现蛋白尿说明移植肾已经发生损伤。来自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Medical Center 等移植中心的专家系统研究了ddcfDNA的升高是否可预测蛋白尿的发生,从而有利于长期监测移植肾的健康状态。

本研究入组了99例患者,检测了移植术后14天—1年内的ddcfDNA含量。其中20例患者ddcfDNA>1%,79例患者ddcfDNA稳定。在移植术后第2年,与ddcfDNA稳定的患者相比ddcfDNA>1%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蛋白尿(0% vs 20%,p=0.001)。进一步分析,82例患者术后1年内未有明显蛋白尿(++)。其中一年内ddcfDNA升高的患者在第二年更容易发生蛋白尿,但是由于样本量较少,还未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8% vs 0%,p=0.146)。

虽然蛋白尿的发生及进展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移植术后1年内患者ddcfDNA升高与其第2年蛋白尿的发生具有相关性。ddcfDNA作为移植肾损伤的生物标记物,不仅可用于检测急性排斥,也可作为常规监测的工具结合其他免疫损伤的指标来预测移植肾的长期健康状态。


Gillespie M, Lim K, Vo A, Huang E, Ammerman N, Peng A, Najjar R, Sethi S, Jordan S. Donor-Derived Cell-Free DNA Levels During Early Rejection after Kidney Transplant May Be Impacted by Type of Induction Agent Received [abstract]. Am J Transplant. 2020; 20 (suppl 3).

ddcfDNA是用于监测移植肾发生排斥反应的新型生物标记物。目前,对于ddcfDNA是否受到诱导治疗的影响尚不清楚。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移植中心对此做了系统性的研究。

本研究入组了移植术后1个月内的175份样本(154例患者),147份为首次移植(27例活检证实排斥)样本,28份为重复移植(5例活检证实为排斥)样本,移植术后1个月内检测ddcfDNA含量。在首次移植患者中:非BPAR的患者中,经阿伦单抗(alemtuzumab,C1H),即复宁(thymoglobulin,ATG)和巴利昔单抗(basiliximab,IL2)诱导治疗,患者体内ddcfDNA的中位数分别在0.34%,0.43%和0.33%。而BPAR患者在使用低剂量C1H、ATG和IL2时,ddcfDNA的中位数依次为1.1%,1.8%和2.1%。

对重复移植患者,只进行了C1H诱导治疗无ATG、IL2诱导治疗。在经C1H诱导治疗时,非BPAR患者和BPAR患者的ddcfDNA中位数分别是0.6%和0.95%。


结果提示,移植术后1个月内,对于首次肾移植非BPAR患者,不同诱导治疗方式患者体内ddcfDNA含量无变化。而对于BPAR患者,depleting induction(尤其是C1H)患者体内ddcfDNA显著低于non-depleting induction患者。患者体内ddcfDNA含量较低与C1H的使用具有相关性。Depleting induction可促使受体自身细胞加速凋亡坏死释放cfDNA,从而使ddcfDNA比例降低。(此项研究未进行统计学分析。)


Gauthier P, Aleshin A, Shchegrova S, Mckenna T, Kalashnikova E, Sharma S, Sethi H, Salari R, Swenerton R, Demko Z, Zimmermann B, Billings P. Factors Influencing Background Cell-Free DNA Levels: Implications for Donor-Derived Cell-Free DNA Assessment in Transplant Patients [abstract]. Am J Transplant. 2020; 20 (suppl 3).

慢性活动性T细胞介导排斥反应(CACMR)的主要病理学特征是在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的区域有炎症(i-IFTA)。i-IFTA是否与免疫不足有关尚有争议,另外免疫抑制治疗对于CACMR是否有效也未知。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移植中心研究了CACMR治疗后的应答与组织病理评分的关系,以及ddcfDNA与治疗后移植肾功能的长期关系。

本研究入组了51例CACMR患者,31例患者eGFR≥10 ml/min/1.73 m2,其中29例患者(21例为类固醇,8例为ATG)接受治疗,2例患者未接受治疗。未经过治疗的患者均未出现好转。在类固醇治疗中,48%的患者两周后出现部分(7/21)或完全(3/21)好转。在ATG治疗中,25%(2/8)的患者有部分或未有好转。经治疗有好转的患者,对8例患者持续了3个月的随访,其中4例患者有持续性好转。CACMR病理评分(t score, ci + ct scores, Banff i score)与治疗效果均无相关性。19/51例患者在活检后30天内检测了dd-cfDNA变化。采用linear mixed effects model,当dd-cfDNA≤1.2%时,eGFR长期稳定[eGFR斜率:1.6(-6.9至10.2)ml/min/1.73 m2/年],而当dd-cfDNA≥1.3%时,术后eGFR呈下降趋势[斜率:-21.1(-39.9至-2.2)ml/min/1.73 m2/年; p for interaction 0.03]。

CACMR的治疗具有异质性。持续的类固醇治疗可改善部分CACMR患者的症状。对于那些使用类固醇或ATG治疗无效的患者,还没有明显的辨别方式。ddcfDNA可以用作肾功能预测指标,将来针对CACMR治疗效果的预测,可结合分子标志物和组织病理特征。


Liu L, Liu H, Liu F, Shu L, Peng L. The Level of Plasm Donor-Derived Cell-Free DNA in Kidney Transplant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abstract]. Am J Transplant. 2020; 20 (suppl 3).

肺部感染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ddcfDNA是用于监测移植物损伤的新型生物标记物。然而,患有严重肺炎的肾移植患者体内ddcfDNA变化尚不清楚,为了进一步研究ddcfDNA对排斥反应检测的特异性。来自湘雅二院移植中心的专家们对此做了系统性的研究。

本研究入组了55例患者,其中42例未感染肺炎(稳定组),13例诊断为肺炎(IDSA/ATS标准),治疗的第1天(检测到22种病原菌)设为感染组,治疗第7天(22种病原菌结果为阴性)设为治疗后缓解组。结果显示感染组、缓解组和稳定组的cfDNA总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22±78.9 ng/mL、77±34.5ng/mL、60±24.4ng/mL。感染组与缓解组/稳定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24),缓解组与稳定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感染组、缓解组和稳定组的ddcfDNA%的平均值分别是0.58%±0.12%、0.58%±0.16%、0.54%±0.08%,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ddcfDNA的绝对值(genomics cp/mL),对应各组分别为94.6±29.26cp/mL、56.41±13.43cp/mL、49.81±10.09cp/mL。感染组和缓解组/稳定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44),而缓解组和稳定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423)。

结果提示,严重肺炎可引起移植肾损伤导致血清中ddcfDNA的绝对值增加,但对相对值无明显变化。血清ddcfDNA的相对值有可能受到淋巴细胞凋亡坏死释放cfDNA(recipient cfDNA)的影响。因此使用ddcfDNA的相对值监测排斥反应,不受肺炎的影响。